公聽會與聽證會有什麼不同嗎?
2023-12-12

公聽會與聽證會有什麼不同嗎?

鄭藝懷律師 鄭藝懷律師

一、公聽會是什麼?

公聽會大多是行政機關為了蒐集意見,邀請當事人、利害關係人或專家學者等出席,類似於舉辦座談會的形式,程序上並無嚴格的法律規定,實務上,可區分為自辦與公辦兩種形式。依據都更條例第32條第2項、第3項及第48條規定可知,實施者在向主管機關申請事業計畫或權變計畫時,原則上至少應舉辦2次的公聽會,第一次是在送件之前由實施者自行辦理的公聽會,簡稱「自辦公聽會」;第二次則是送件之後、正式審議之前,由政府辦理公開展覽30天以及「公辦公聽會」。由上可知,兩者主要差別在於舉辦者的不同,程序上的差異不大。此外,公聽會最基本的想法是資訊意見蒐集及完整揭露,避免產生溝通上的誤差。

二、聽證會是什麼?

相較於公聽會,聽證會的程序則嚴謹許多,行政程序法有相關規定必須遵守,而且必須將民眾陳述的意見納入考量,說明採納與不採納的理由,不能像公聽會可以聽聽就好。依據都更條例第33條及第48條規定可知,除非是毫無爭議或全體地主都已同意的情形,否則在事業計畫或權變計畫核定發布之前,主管機關都必須舉行聽證程序,以保障表達意見的權利。此外,公聽會和聽證會雖然都能夠陳述意見,但公聽會的重點主要針對事業計畫或權變計畫的內容聽取意見,聽證會則著重在釐清該都更案的爭議點,兩者不完全相同。

三、都更律師實務經驗分享

聽證會的舉辦其實是考驗專家或學者的功力,因為這等同於去檢視對於都更程序的複雜度,究竟這些專家或學者的掌握程度在哪(不管是主管機關或實施者)?掌握程度有多高?是否能夠去回應各式各類的在聽證會上所提出來的問題?

而這一道程序,事實上也是非常考驗,因為如果說在聽證會上,沒有預先跟專家做好足夠的沙盤推演,在現場又沒有辦法適時的回應,未來在聽證的程序是否合法性上,可能就會遭受到很大的質疑。

所以總歸一句,聽證會是一個很重要程序,不管是地主、實施者,甚至主管機關,如果這個地方能夠好好準備,在一些輕微的其他公聽會或公展的一個程式瑕疵,其實都可以被修復。

如果你想了解更多公聽會、聽證會,歡迎前往鄭律師個人Podcast「正律思」收聽。

公聽會聽證會及公開展覽介紹|《正律思》第12集音檔逐字稿

聽證會是什麼?|《正律思》第13集音檔逐字稿

如果你看完文章後,還是有更多的疑問,歡迎加入LINE@鄭藝懷律師,預約諮詢確保個案權益。

點擊連結加入LINE@好友吧!

Line@ Line@